
114-1【通識微學分】靈蛋-太魯閣族家族召喚獵靈儀式:影像賞析與陶塑創作課程
透過影像分析進而探究太魯閣族狩獵文化議題,並結合陶塑創作的三大方向課程規劃,讓學生能更理解當代狩獵文化的轉變與紀錄保存的重要意義,學生不僅能在影像閱讀當代重要的狩獵儀式,也能親手透過陶塑的實體創作課程,讓狩獵儀式的精神意涵能流傳給新世代的原住民青年。
🌱上課時間:
114.09.17 (三) 13:30-17:30
🌱活動地點:
燕巢校區
活動場次時間 (報名期間:2025-09-10 12:00~2025-09-15 12:00)
燕巢校區 燕巢校區
2025-09-17(週三) 13:30~17:30
學生 m通識微學分
主講者
余欣蘭 Rngrang Hungul
聯絡資訊
聯絡人:麥小姐
聯絡分機:22191
E-mail:xkoffice03@nkust.edu.tw
主辦單位
博雅教育中心
活動內容
1 .課程講授(介紹基礎知識/分享相關案例)
2023 年余欣蘭導演完成紀錄片《摛獵物的女人》之後·開始延伸第二部《靈蛋太魯閣族家族召喚獵靈儀式》的影像創作。在研究踏查的田野過程,意外的發現關於太魯閣族失傳已久的傳統信仰裡最重要的獵靈儀式一鴨蛋儀式。也開啟了導演找尋與拼湊自家族的獵靈儀式的影像追尋之路。
工作坊將以導演分享田野經驗與影像發展的脈絡·與學生從影像閱讀的訊息互相探究狩獵文化,並安排實體的陶塑手作的共同創作模式。從集體手作,用陶土來製作蛋的過程中理解太魯閣族儀式中的意涵,學生從影像閱讀再進行陶塑實體創作的課程後·能夠進入太魯閣族狩獵的精神世界一共同匯集相信與世界另一種連結的方式。
2.師生互動討論
在課堂上講師講述從自身家族的狩獵儀式的田野硏究與創作影像的分享,來討論當代太魯閣族快要消失的狩獵儀式經驗·並用影像去做分析探討,學生也能更認識關於狩獵文化中太魯閣族所探討的靈性空間,讓學生能夠思考在現代狩獵的意義是什麼?它之所以存在的意義是為何?
3 .課程測驗(作業)
從太魯閣族狩獵儀式中延伸陶蛋的實體創作。每個學生需親手製作兩顆陶蛋。
4.其它學習活動、課程成果展現
學生從影像中去理解太魯閣族狩獵儀式的精神世界.在到完成陶塑實髖創作課程,講師與學生圍繞在一起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