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微學分認證學生報名專用】 相遇:從白盒子空間出走的藝術
1.此連結為博雅教育中心通識微學分認證學生報名專用,如為學務處深耕多元增能培力輔導課程認列請至標註【深耕認列及一般報名專用】連結報名。
2.承第1點,如需同時認證【通識微學分】及【學務處深耕多元增能培力輔導課程】則仍用此連結報名,惟請於報名時之備註填寫「有需認證深耕」。
3.通識微學分認證於本活動辦理完成後,尚須於本平台繳交心得(100字以上),並經藝文中心審核。
活動場次時間 (報名期間:2025-04-07 00:00~2025-05-06 00:00)
建工校區 建工校區藝文中心2F表演廳
2025-05-07(週三) 12:30~14:00
學生 m藝文活動
主講者
聯絡資訊
聯絡人:吳小姐
聯絡電話:07-381-4526#13822
Email:dreamfi@nkust.edu.tw
聯絡人:陳先生
聯絡電話:07-381-4526#13825
Email:82394@nkust.edu.tw
主辦單位
藝術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
博雅教育中心
活動內容
吳瑪悧,藝術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名譽教授。畢業於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1990年代,她擔任遠流藝術館叢書主編,透過翻譯引介西方前衛藝術思潮,為臺灣藝術界注入新視野。她的個人創作致力於觀念藝術與行動,善於處理連結歷史、政治與社會議題。1995年台灣首度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她是展出藝術家之一。2000年以來,她的藝術實踐進一步拓展至生態環境與社群關懷,強調藝術作為社會行動的力量。2016年,她獲頒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2018年共同策劃第十一屆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2020年起擔任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藝術轉動社區』計劃主持人。2023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盪—吳瑪悧個展』。
今天大家接觸藝術不一定要到美術館,從各地藝術節舉辦的活動,都可預見精彩的作品,而這樣的現象跟當代藝術的發展很有關係。
「裝置藝術」的出現具有反傳統藝術表現的意涵,而走出美術館的「現地製作」,強調藝術跟場所精神、地方感的連結。近三十年公共藝術的設置,也讓藝術越來越親民。當藝術已無所不在時,作為觀眾的我們,與作品的關係是否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是本次講座要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